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古城風貌


檢視較大的地圖


聖母堂望彌撒


魁北克城區的聖母大教堂


上午天氣稍微放晴,但仍然時陰時雨。我們先到城區拍一些照片,再到聖母大教堂望九點半的彌撒。今天是週日,大批遊客終於出籠了。這座教堂是一間富有相當歷史的天主堂,也是觀光客聚集的地點。它座落於舊城區內,也正好在舊城邊。早上的彌撒來的人較少,但後來有許多遊客陸續進來,各佔喜歡的位置,原來下一場彌撒有海軍的樂隊配合表演。這場彌撒完全用法文,中間只穿插幾段英文,以配合觀光客。不過在天主堂裡望彌撒,其內容固定,可以由其儀式瞭解進行的情形,所以即使使用法語,大體還能瞭解進行的過程。


聖母堂金壁輝煌


彌撒結束後,我們才知道下一場有軍樂隊表演的活動,但一旦離席就被搶了機先。等我們再回來時,整個教堂已經滿坑滿谷的人。他們消息都這麼靈通,大概都是知道法語的好處吧。



魁北克的古城牆

這裡的城牆是十八世紀英國人所建,當時是防衞美國的侵略。魁北克原為法裔移民,後被英國攻佔。當時美國宣布獨立,英國生怕美國乘勢追擊,就在聖羅倫斯河對岸建起這堵城牆。牆上有好幾十尊大礟,描準聖羅倫斯河來的船艦。這些大礟看起來都維持得如當初的模樣,還有操作軌道,只不知是否仍然可用。城牆自河岸建起,所以由河岸處看起來相當高。由城下要往上爬,是要費相當大的勁。旅客也可以坐昇降機,他們叫Funiculaire,等於一種具有軌道的纜車,可以傾斜一個角度下降。以前台大生機系王康男教授作單軌車,但在山坡上搬運用;這個單軌單則是載客人用,可以由城上將人垂至城下,但每次要付1.75加元。










我們忍不住再回到聖母教堂看個究竟,原來海軍樂隊坐在前排,配合彌撒的進行演奏音樂。想不到這樣竟然也吸引不少人,可見觀光客多無聊。由於已經找不到坐位,只好退出來。繼續到附近的一座碉堡參觀。這個碉堡工事浩大,四週建有很深的壕溝,現為皇家第二十二團的博物館,也是現任魁北克省的總督辦公處所。魁北克城建於1608年法國統治之初期,但於1759年為英國佔領。從此由英國統治直到1867年加拿大立國。這個城保佔地卅七英畝,是加拿大自力建築的城堡。整個防禦工事係根據法國工程師沃班設計,建築工程則在埃利亞斯之監督下完成。圍牆的施工自1820年開始,至1832年完成,牆內之建築物則於1857年才完成。


到處是城牆的大礮


這個城堡中仍然駐紥軍隊,但以站衛兵為多。他們頭戴黑熊皮帽,身穿紅色的軍裝,與英國皇家軍的服飾一般樣。雖然加拿大已經獨立,但他們還是沿襲 舊有傳統,由英國女皇任命總督駐紥在此地。現在總督並無行政實權,只像一個活的橡皮圖章,有些文件還必須總督放行,以章顯英國女王權力的存在。這個軍團仍有一個飼養山羊Batisse的傳統,聽說是英女王賜與的一隻山羊,一直由軍中特定人照顧,每次典禮時,山羊Batisse都得出現,有如女王親臨。


軍事城垛成星狀(Citadel)


我們由外圍參觀城牆的結構,它四面有壕溝,但沒有水,不是護城河。城牆內部可由大門進入,不必門票。但也不能隨便亂闖。必須分成三組,各組的時間與行程都不相同,每組由專人解說。我們由於時間不多,所以選一小時的行程。可惜的是集合時天降大雨,把每個人都淋成落湯雞,弄得大家興趣索然,只到一個碉堡內觀看房間展示的照片與解說。由空照圖看,城牆做成梅花狀,其上架有大礟,以防外敵入侵。可惜聽說城堡建成後,還沒有啟用,英國就與美國議和簽約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