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穿越秋的時空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Entering the time & space of fall

離開弗德市

昨晚住的這家為武士汽車旅館(Knight Inn),空間大,房間品質也不錯。這是一位錫克族的印度人開的。他說他曾在列治文住過,在那裡開計程車。後來看列治文建捷運,料計程車生意必然走下坡,乃毅然決然到東邊的弗德市闖天下,改行做旅館生意。他的房租比其他人低,所以生意不惡。雖然旅遊業已近淡季,他的住房仍然幾近客滿。看樣子他也是對時勢情況變化相當敏感的人,凡事都能洞燭機先。他的兩個小孩仍然在溫哥華做事,他也希望小孩能一起到NB省來。

道路兩旁,初聞秋意


滿山秋色,淡染紅妝

離開弗德市,我們沿著聖約翰河而上,準備經歷這條大河。聖約翰河是新布朗斯威與緬因州唯一的河流,也是北美進入大西洋的第三大河流,其流量相當大,在整條河段中,共設有三座水壩,蓄水進行水力發電。很可惜的是在聖約翰市的潮差竟未能用來作為發電之用。

美麗的河谷

今天往北走,主要是沿著河谷線(River Valley Route)而行,目的地為位於北方的艾蒙頓鎮(Edmondston)。這裡很接近美國國境,而聖約翰河就是由此進入加拿大,從此都在加拿大境內。我們儘量不走二號快速公路,改走102號與105號公路等接近河岸而行的路徑。這兩條風景線沿河的兩邊而行,偶而會有交叉。因此常與二號快速道路糾結不清。走在任意的風景道路中,不時可以發現秋天的氣息,因為樹葉都已開始變黃、變紅,時序雖有前後,但整條路的兩旁,幾乎都已著上不同顏色,讓人看到自然的美景,美景處處。尤其在河道相當寬的地方,水平如鏡,山與樹的倒影串連一起,構成美麗的圖畫。


藍天白雲黃葉飃


 舟泊水靜心寂寥

在這樣美麗的路上行,是另一種享受。彎彎曲曲的路上,永遠美不勝收。我們不住地停車照相,只是想補捉時時變化的秋的悸動。定人說,我們應把此行定為穿越秋的時空,因為空間是一種無可名狀的美,而時間卻讓這些美一直在變化,從綠葉變為黃葉,又轉為紅葉,有些則是顯得太紅而掉在地上,任風吹落。


微風不動顏色重



路曲影斜白雲輕

第一座發電廠位於Micawic。河水被阻擋成上池與下池。下池段延伸到弗德市,再流到下游的聖約翰城。這段的河道寬濶平靜,有北美的萊茵河之稱號。往上又是另一段平靜的河道,在Hawkshaw處有和緩的沙灘,可以供人揚帆、戯水、划舟,變成另一個遊樂的場所。


草鮮綠沈秋意濃


萬般皆是楓葉香

定人原來期望到Woodstock可以找到遊客中心,也可稍作休息。想不到抵達這個小鎮後,卻找不到遊客中心所在。只好放棄休息的念頭,繼續前行。Woodstock這個小鎮倒不失為是一個寧靜的小鎮,靜靜地躺在聖約翰河旁,讓住在這裡的人看起來都是那麼清閒。鎮中有一座高起的橋,對面也有一個人行步道專用的木橋,橫過一段河面,走在其上倒是可以看到整個城鎮的外貌。

繽紛秋色正當時


疊疊雲深似迷霧


哈蘭的屋橋

不久來到哈蘭(Hartland)。遊客中心就在河邊。我們算是幸運,因為這個遊客中心只開放到今天,許多遊客中心因為旅遊季已過都已關閉。這個遊客中心可能是我們最後見到的了。我們在這吃了午餐,並請櫃台小姐為我們聯絡今晚住的地方。最後找到一家中國人開的旅館。聖約翰河到這裡,水量已經變小,但河道仍然寬闊,河水清靜。有人在河面上駕舟捕魚,狀至悠閒。


河道寬闊水自清


魚在白雲暗自藏

值得一提的是哈蘭面臨聖約翰河,但在河道上有一座930米長的屋橋,或稱為覆蓋橋(Covered Bridge)。這種橋在北美有很多,前幾天我們在芳地國家公園時也看過一座。這些都有相當歷史,但比較特別的是這座橋號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屋木橋,樓下有七個孔柱,完全使用木材建造。使用覆蓋橋的目的是為利當時的馬車通行,因為馬通過長橋時看到兩旁的河水會心生懼怕,其他牛畜及羊群亦然,屋橋之設計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另外一個原因聽說當時使用的鏈接使用鐵材,容易生锈,使用屋橋比較容易維護。


世界最長的屋橋930米



屋橋橫跨聖約翰河的雄姿

現在這座橋可容一輛汽車通行,小車可以交錯。其側邊有人行道,聽說摒息走完這段穚,在中間許個願望,其願望常能成功。以前常有情人駕馬車交錯而過,到橋中間時,馬通常會停下來讓情人接吻過後,才會繼續前行,所以此橋又稱接吻之橋。但有否此事,已無從查考。

最早興建此橋時,是由地方人士集資興建,所以當時是收費的橋。1901年的收費標準是:行人三仙,單馬車六仙,雙馬車為十二仙。當時一本廿張票賣五十仙。五年之後,政府收歸國有,這個收費制才取消。1920年才宣佈為國家歷史古蹟。1987年在卡加利舉行的冬季奧運聖火曽經通過此橋,今年的季奧運又在卑詩省舉行,不知聖火會不會再由此橋通過。







巴斯的河谷

經過一個熟悉的地點巴斯(Bath),這是英國的一個有名的地點,當時羅馬人在那裡建有很大的澡堂,想不到這裡也有一個同名的地點。我們在離巴斯不遠的一條Beech溪附近看到一座發電廠,走下階梯,碰到一位正在運動的老婦。她住在這裡,先生曾任事於發電廠,五年前過世,現在與家人住在這裡。她說她很喜歡這個地方,它安靜、美麗。這個電廠附近建為一座公園,也有一座花鐘,所以每天到這個散步,偶而也看到許多野雁。這個發電廠位於聖約翰河中段,屬第二座水力發電廠。


河中的倒影


另一個寧靜的世界


巴斯水力發電廠


巴斯河谷的青草地

巴斯人口約僅五百人,鎮區很小。所以他們戱稱走過這條路,巴斯小鎮的歡迎牌與銘謝光臨牌是放在一起的。不過由於這裡有這座水力發電廠,這裡的村民素質相當高,學校有三所,教堂也有三所。有一家醫院,但聽說最近已關閉了。

大瀑鎮的風光

後來到大瀑鎮(Grand Falls),這是比較熱閙的地方,人口五千多人。這裡因為聖約翰河到此產生斷層,形成很深的狹谷與大瀑布。旁邊的遊客中心仍然開放。女職員對我們說:現在的大瀑布只是很小的量,較大瀑布只有到春天水多時才會出現。因為上游已建壩,進行水力發電,所以這也是聖約翰河的第三個發電站。


越近大瀑鎮,秋意越濃


路旁的秋葉令人驚艷

她指引我們到對面的營地看整個狹谷。這個營地已關閉,但車子仍可進入,可以看到整個狹谷的壯觀場面。只是現在水量少,往下只看到幾潭深黑色的池水以及旁邊地塹峭壁。


大瀑布枯水期沒有太多的水






抵達艾德蒙頓鎮


秋色引我們進入艾德蒙頓鎮


秋色最好是黃昏

由此我們沿二號公路往終點艾德蒙頓鎮(Edmondton)。這個鎮接近美國邊界,很多人都跑到這裡然後越界買東西,開車過境順便加油,因為那裡油特別便宜。我們就下塌在一家中國人開的旅館。原來以為是汽車旅館,到時才知是一家多功能的旅館。裡面還有餐廳、酒吧,生意興隆。不過今晚的晚餐我們仍到附近的DQ吃漢堡,還吃了我們喜歡吃的暴風雪(Blizzard)。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弗德市(Fredericton)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Reaching Fredericton, NB

抵達新布省首府

今天的目的地是弗德市(Fredericton),位於NB省的中心,是NB省府的所在地。我們沿七號路北上,雨勢稍歇。中午一時抵達弗德市,天空竟然露出陽光,藍天再現。我們試著到一個停車塔停車,管理員告訴我們,外省的車可以到遊客中心登記,領到一張免費三天的停車證。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有這樣好的措施。後來進入這一棟紅色的市政大樓,問了辦理的小姐,她說這個方式實施已有十年,全省只有這裡有這樣的措施。


Google Maps 顯示弗德市是在聖約翰河邊


弗德市鳥瞰(取自網路)


市政中心的前方是遊客資訊中心,但現在大門正好在整修,我們由一位工讀生引路,由後門繞到前門,好像走迷宮一樣。雖然他們招徠遊客不遺餘力,可惜的是現在幾乎所有的博物館及景點都已關閉,我們只能望樓興嘆。還好有些建築外面照照相就可,要到內部參觀,不但要花錢,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對一般遊客而言並一定有益。

弗德市的古城區位於聖約翰河的南側,城裡的街道都是單行道,一旦錯過就要花很大的心神糾正過來。聖約翰河在這裡平靜如湖,好像也感覺不出有潮汐的問題。北岸是工業區,由南岸可以看到已經開始變黃的樹林,再過一星期,對岸將成黃色世界。今天由七號公路來的路旁,有大片的山林都已變紅變黃,成為綠色之中更有色彩的世界。這次我們到此來,也有來此經歷大地變色的經驗,今天的路程中,至少已經滿足了我們想看的願望。


約克山柏利博物館


博物館(自旅遊手冊)
現在只有約克山柏利歷史博博物館(York Sunbury) 開放。這個博物館位於聖約克河畔,是棟二層樓建築。以前為木造,但毁於大火,現為灰泥磚造建築,有一排長廊,更顯得古色古香。門票每人三元,有優待券時半價。

我們在門前按鈴等了好久才有小姐來應門。可能因為客人太少臨時無法應變之故,不過後來其他遊客也陸續到來。我們因為旅遊中心給我一張優惠券,所以只付二元。我們先看影片介紹,看NB當初如何建省。實際上NB一直是英國國協的一員,後來才決定加入加拿大。這些歷史故事都是英法在此爭取主導權的過程,其中阿喀地安人受英人迫害的過程更是不可缺。現在NB省有一半人口是阿喀地安人,所以英法語並行,是真正實施雙語的省份。

這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内容很雜,大概是盡其所能收集所有的文物。對當地人的生活而言,這個博物館展示的内容是相當充實的。可以讓當地人回顧當初的一頁移民史。這裡最多的是法裔的阿客地安人,當初就是受到英國統治時的壓迫,要他們完全撤離家園,因而流離失所,有大部的人就來此定居。這段歷史無論在新蘇格蘭或新布省地區,都有相同的遭遇。所以這些地區的博物館多多少少均會把當時阿地安人當時的生活情形重覆提出。也是當做歷史的見證吧!


有趣的是這個博物館還有展出一隻像豬一樣大的青蛙模型,管理人員說這隻這麼大的青蛙是真的,是當時一位考曼(Coleman)先生在附近基那尼湖(Killarney Lake)找到的,重達42磅。當時人畜成為要好的朋友,在展示的新聞報導也證明有此事。這隻青蛙叫Kermit,聽說是非洲的品種。1899年死亡冰存,後來又拿出來展示。不過現場看到的是一尊模型,因此我們一直不相信有這麼大的青蛙。

這裡還特別展示當時效忠英國皇家軍隊的各種裝備、制服等,這個博物館倒也收集齊全。這些皇軍有些還來自美國。當時美國獨立後,有些保皇黨不甘居住於一個新國家,這一群人因此遷移到這裡定居,成為另一個有趣的族群。他們穿的衣服特別鮮艷,以紅色為主,相當有趣。

聖約翰河口

博物館的這一塊地相當空曠,是以前政府軍隊的衛戍區,現也成為歷史文物遺址。隔著一條寬濶的大道就可到聖約翰河邊。有一條青色的空中步道可以通行。在河邊看著聖約翰河,也有另一翻情趣。這裡有餐桌供人野餐,河邊有小船塢,停泊一些小船。東側有一座燈塔,不知是否仍有功能,只是現在進入深天,這些點都已關閉,連電話亭的電話都拆走了,只能從外觀看其在港口的風姿。

河的對岸也是弗德市的一部份,有兩條大橋連接兩岸。寬濶的河面,成為遊憩的場所。現在已是秋天,對面的樹葉都已開始變黃,天氣也變冷。弗德市人口約有五萬人,雖然街道整齊,有歐洲風味,但看來仍然有點冷清。

由於天氣好,我們決定在這裡找今晚的住宿地點。我們找到另一家由印度人開的汽車旅館,這家的空間較大,房間的品質也較佳。應該會有好睡的一晚吧。

下午安頓妥當後,我們一同到附近聖約翰河岸散步。聖約翰河是新布省最大的河流,船隻可以航行到弗德市。所以河面還有許多帆船,是相當良好的玩水的地方。能夠有時間在此大河之旁優閒散步,也是一大收穫哩!

遊聖約翰舊城(Saint John)

麗晶旅館

昨晚在逆流河看了半天後,最後來到一家名叫麗晶汽車旅館住下。這是一對印度人開的,房間不很好,但價格便宜,僅55加元而已。我們找到這家也有一點插曲。定人在逆向河流處打電話詢問此旅館如何走時,有一位婦人開一輛老車正好停在我們旁邊。她見我們東張西望,便主動問我們要到那裡,她可以幫忙。結果她說可以帶路,因為她也是朝這個方向回家。也就因她的好心把我們帶到這家麗晶汽車旅館。巧合的,她開的車子是1980年代Regent牌的老車,這家汽車小旅館也叫Regent。而Regent(麗晶)酒店則是世界有名的酒店哩,與這家廉價旅館相比,差多了。

這家印度旅館雖然價格較低,設備則不太講究。有些傢俱幾乎僅及堪用的程度,但評等仍為兩星半,不知道這裡的評價標準何在。昨晚,隔壁的房客開電視一直到早上三點半,弄得定人一夜睡不好覺。每日天氣好壞要靠運氣,住汽車旅館有時也要靠運氣。

再看逆向河

昨天聖約翰大霧,幾乎什麼都看不到;今天一早起來,烏雲滿天,開始飃雨。看來,我們在聖約翰的這幾天,很難等到好天了。

逆向河旁邊的公園開始露面了

這是海灣那面的小島

我們9:25am出發,因為定人一心想再看看這個逆向河的流向,是否如所說的那樣一再變化。為了這個逆向河,我們可來回許多次。昨晚七點半來時,海水是倒流進入河流上游了。證明是在漲潮之中,但強度仍不太足,沒有想像的劇烈場面。今早又來到這裡,海水仍然是漲潮狀態,海水也一直倒流入上游的河道,只是強度都不強,沒有造成大浪。由於我們沒法長期等待在這裡觀察,所以也只好算了。昨晚有一對夫婦就一直待在觀潮樓的餐廳裡,一面喝茶一面看著潮水的更迭。後來我們也有樣學樣地在那家餐廳吃點心喝茶與咖啡。但天色已暗,霧氣更濃,只能看到潮水流入河中的強度大一些而已。要當追潮者,不但要有時間,也要有情趣,也要有閒錢。我們只是玩票性質,實際上也不能證明大自然什麼。我們昨夜在那裡約一個鐘頭,本想吃點甜點就可,偏偏進入這種餐廳,侍者還問何種飲料,僅喝冷水都不算數。弄得喝了茶加咖啡,肚子一夜都不舒服。

這是新城區,住家較零散

這是較近的島,人口較稠密

今早霧散了,可以看見對岸的景色,也看到聖約翰市的真面目,錯綜複雜地與海灣糾纏在一起。然而天色昏暗,開始下起雨來了。我們想還是到城區看看,那裡有一些古式的建築,可供參觀。觀光局還好心設計三條城市步道,每一步道有不同的主題。

冒雨遊舊城

進入這個舊城實在不易,道路狹小不打緊,到處都是單行道,也不知停在那裡好。還好定人早已向遊客中心人員問清楚路線,最後我們在路邊的停車格停車,每小時1.5元。定人投了兩塊錢,與別人剩餘的加起來,大概可停1.5小時。


我們先進入附近的公有市場,有點像列治文的公有市場,只是空間較小,也沒有小吃部。我們一進入市場,此時天降大雨,下得像丟貓丟狗一樣。我們只好待在大樓裡面,東遊西看,由於外面大雨的關係,裡面人愈來愈多。

公有市場裡販賣水果、魚、肉及各種雜貨,其價格還算公道,但不一定便宜。我們碰到一位由BC來此定居的一位退休老人,他說這裡的物價尚稱便宜,頗適合居住。這裡的龍蝦活的每磅要10元,者煮熟要11元,與以前我們買的比較,價格還好。我們買了香蕉及奇異果,還有一種叫Dulse的紫菜,這是新見的產品,好像是乾燥過的海藻,吃起來沒什麼味道,嚐久有有點鮮味。

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公有市場與四週的大樓相連通,所以在裡面行走可以不必到外面淋雨。只是到裡面的人就像到了迷宮,不辨方向,只好頻頻問路。我們是想往石頭教堂的方向走,結果必須展轉了幾次,才繞出一個頭緒來。


石頭教堂


石頭教堂(手冊)
為了找一個石頭教堂,我們淋了全身的雨。大雨一直下,好像我們在新芳蘭另一個聖約翰市所遭遇的一樣,雨勢相同,只少大風。我雖然拿了傘,定人也穿了雨衣,但似乎都不管用,每人衣服都濕透。更令人洩氣的是,冒雨到了教堂時,教堂的大門竟然深鎖,找不到門路。後來經人指點由側門才得進入。此時教堂內陰暗無光,好像沒有準備開放的樣子。後來還是一位管理員好心,打開教堂內的燈,讓教堂內有溫暖的感覺。


這是屬於英國聖公會的教堂,外觀雖為石頭建造,裡面裝簧仍然以木材為主。管理員說,我們總不能坐在石頭上望彌撒吧,說來也是。她說聖約翰市曾經於一八00年代發生大火,整個城被燒掉大半,但這棟建築未被大火波及,也並不是它是石頭造的就燒不起來。這座教堂建於1825年,是城裡唯一的石頭教堂。所用的石材聽說是來自英國的壓艙石。我在外面試著想拍整個教堂的外觀,但試了幾次都不可得,外面的雨真實在太大了,所以右邊這張美麗的圖片是我從網路上借用的。

這個教堂內部與一般教堂無異,只是其聖餐的位置是東向。他們的說法是,領聖餐時大家會一致地指向耶路撒冷。這種想法與回教向阿拉敬拜一樣,只差沒有使用羅盤而已。這個教區聚會有一百五十人,教區分佈並不廣。不過整個城區,各種教會也不少,有些教會的規模比這間石頭教會都大。

不過,這個聖壇所的窗戶也大有來頭,它是一幅聖經人物的雕刻,來自英國。中間的人物是耶穌,沒有問題,只是兩旁分別為馬可與路加,兩個人的頭放錯位置了,因為前者為寫文章的,後者為醫生,拿的東西不一樣。

通常同樣的教堂大都出自相同的建築師。所以有些教堂看來都大同小異。當然也不泛特殊的設計。像這棟建築的鐘塔的四個角塔,就有很大的大同。其底座有八個角塔,每塔四面各有人面大小的雕像。總共有32面,刻的人物則不知所本。

出了教堂,大雨仍然不停。我們沿著舊街的路回來,在這個舊城也看到不少有歷史性的建築。只是旅遊中心給我們的手冊中特別規劃三條路線,可以將這些有歷史的建築串聯起來。只是今天一直下雨,什麼路線都沒用,真是枉費心機。雖然如此,還好網路上也有些介紹,有興趣的人也許可以看看: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逆流河奇觀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Reaching Saint John

大霧鎖城

離開國家公園,我們沿著114公路北上,再轉一號公路。114號公路前段正在整修,不太好走。但所經過的鄉村風景卻很美,樹葉都已變色。不時提醒我們,秋天已經來了。

抵達聖約翰城時,雨雖停止,但遇到茫茫大霧,幾乎伸手不見五指。開車前行,倒是膽戰心驚,有點摸不清方向。這種狀況對才剛到這個陌生城市的我們,真是一大考驗。只好減速慢行,依據指標行事,還好有GPS的指引,尚無大的差錯。我們仍然摸到了著名的逆流河(Reversing River)的地方。

停車後,順著邊坡往下走,就立即看到100號公路橋下的水流不斷地由港內向外流出。其水勢不大,但也不斷造成各種大小的旋渦。由港內流出的海水至此必須作90度的轉彎,所以水勢並不急。在橋的西側有一家西餐廳,另附設遊客中心。這裡據高臨下,可以看到逆流河的整個過程。我們進入詢問相關資料,方知這是旅遊重點,遊客出入頻繁之場所。只是今天天候不佳,霧大,所以旅客較少;不過餐廳裡仍然有很多客人。有些人只是坐在窗口喝咖啡,一面望著窗外,大家都有一種期待,與耐心的等待,等候河水流向的轉變。


道流河的概念圖(藍色往內流,紅色往外海方向)


逆流河奇觀

旅客中心的人員建議我們往停車場的另一方向走,到一家餐廳的地下樓,另有錄影帶介紹整個逆流河的故事。但由於是私人經營,所以要收費。通常影片介紹都是附設在遊客中心,而且大部份都是免費。這裡卻是外包,還要收費,實在不是待客之道。我們看這樣的天氣無處去,只好進入參觀,但門票每人要三元。聽說這兩家餐廳是屬同一老闆,錄影帶是私人拍攝,看來這中間似乎已經有特定的安排。

橫跨聖約翰河口的鐵橋

由橋面看海水流入聖約翰河

話說聖約翰河是加拿大進入大西洋的第一長河,總長約724公里。聖約翰城正好扼住聖約翰河的出海口,其上有一座鐵橋橫跨海口上,橋邊也有鐵道。所以不時可以看到火車從旁經過。内陸部份有大灣湖(Great Bay),屬於聖約翰河的一部份,與外面的芳地海灣正好相互呼應。芳地海灣是一個漏斗型的海灣,大西洋的潮汐進入芳地海灣後,海面寬度變窄,形成海面慣性漲潮與退潮的現象,造成相當高的潮差。在低潮時,海面水位約比河面水位低14公尺。此時大灣湖内的水大量流出,造成汹湧的激流。海面水位升高到相同水位時,約經歷3小時,此時外流的河水不斷與海水產生衝突,由於橋面下有很大旳旋渦,使激流更為劇烈。這種波浪加強的現象,一般稱之為共振(Resonance),與機械共振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的情況,當海水處於高潮時,海水倒灌入湖,也形成相當大的激流。


河水左彎流向大海

海水沿橋下注入河口

由於潮汐的關係,聖約翰河的進出一天來回兩次,其潮差最高達十六米,其大小與月亮與地球的距離與位置有關。這樣的交替流水約每六個小時河水的方向會逆轉一次,等於海洋與河流互爭主導權。若就通過的水量而言,其流量聽說比尼加瓜瀑布還大,這就是世界有名的逆向河流的地點。當海潮水位達到最高時,連帶影響整條聖約翰河的水位,即使遠在120公里外的新布省首府菲德衛頓(Fredericton)也受到影響。

倒是喜歡玩水弄潮的人,常趁這兩個時間點表演特技,乘著橡皮筏與激流奮鬥,場面剌激。在附近也可租用快艇,在激流最大時與海浪搏鬥,雖然有點危險,但仍有許多旅客趨之若騭。當兩邊的水位近乎平衡時,整個水面呈靜止狀態。其經歷時間大約廿分鐘左右,此時許多船隻可趁此時段平安進出水道。

聖約翰城西區

有些地方利用潮差來發電,這個地方只用來觀光。有識之士應會有更好的安排吧。可惜今天大霧,四周景色都看不清楚。我們下午抵達時,正處於低潮,河水匆匆流入大海。晚上七點多來時,大海的水已經開始流入河中,愈來愈大。通常在潮差最大時,流速加快會形成大浪,有很多撣長皮艇泛舟的好手都來此表演特技。有心人可以觀看Youtube的相關影片。


看看人家怎麼玩Riversing Falls造成的波浪:

芳地國家公園(Fundy National Park)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Reaching Saint John

今天是雨節

今天是教師節,孔老夫子誔辰紀念日。由電視新聞的報導得知,大陸現在也開始尊孔、祭孔,這是一個好現象。不過今天好像是這裡的雨節,早上起來就一直下雨,雨勢雖不大,但細雨霏霏,對旅遊的人而言,只能暗暗叫苦。雖然昨天的天氣預報已確定今天是雨天,我們心中總是希望有些意外,因為天氣預報的準確度通常不高。

 昨天經過邦聯大橋到新布省後,幾乎也是匆匆忙忙地趕路。所以由遊客中心出來後,即走16號公路,再往北轉15公路,有點暈頭轉向。經過Shediac、Moncton、Dieppe再轉114號公路,即沿Shepody小海灣而行,進入Chignecto海灣就與新思高省相望了。新思高省實際上與新布省是相連的。當初我們由新思高省坐輪渡到王子島繞了一半圈,主要目的也是見識當地的風光。這樣的走法,王子島雖小,三天的時間也沒有法玩遍;而新布省地區的東北海岸線與王子島相對的這一部份,也只有留待以後的機會了。

今早我們約十時出發,再沿著114號公路西走。由於昨晚是沿著反方向的路找到這個住宿地點,今天反而要回程走更遠的路才能到聖約翰(Saint John)市。聖約翰市是NB省的最大城市,人口有六萬七千多人,比起西岸的城市,還是小許多。今晚就要住在此城住一霄。這個城市的名稱與新芳蘭聖約翰城同名,雖然後面加一個逗點,而前面的聖字完全拼出,但仍然有人會搞錯。定人的弟弟有一次就是擺了這樣的烏龍,當年有一次他乘坐飛機出差,要到Saint John,等到飛機降落時,竟然是St. Johns',當場令他傻眼。

芳地國家公園(Fundy National Park)

沿途再經過荷普威爾岩,依114號公路而行,穿過許多阿卡迪安人的村落,也經過許多美麗的山谷。有些地方的樹葉都已開始轉黃,大地變得更有色彩。

抵達芳地家公園的入口阿陸瑪(Alma)。昨晚本打算住在這裡,只是這裡的房租昂貴,也沒有民宿。阿陸瑪是一個近海的小鎮。人口不及三百人,有一個小漁港,港口的岩石上停了很多海鳥;旁邊還有一家店專門賣龍蝦的店,就是小鎮的地標,只是我們到時沒有開,大概因旅客稀少的緣故。由於這裡離荷普威爾岩不遠,所以潮差也很大,他們稱這裡是全世界潮差最大的地方,以此吸引觀光客。所以在低潮位時,有些船隻都裸露在岸旁,連船的龍骨都可以看到,而附近海灣的海床就露出來,成為紅色的一片一片的沙灘。

芳地國家公園的入口處位於阿陸瑪附近

我們抵達此地時,並不是潮位最低時,所以仍然可以看到船隻在水中遊蕩。這裡是上鮭魚溪會合入海灣的地方,經過溪上的橋就是芳地國家公園的門口了。由於氣候不佳,由鮭魚溪上方山谷中傳出來團團的霧氣,鎖住河口,令人有一種神秘感。公園的收費站就在橋口的另一端,這次我們的全年通行證終於發揮作用,至少仍有人在看門。來到園區時,雨勢仍然未歇,偶而小雨,偶而有霧。以此觀賞風景,倒增添不少詩意。只是照相就不容易了,為了怕相機沾濕,還要東躲西藏(後來我在新布省照的相片,有一個磁片的資料讀不出來,可能是這個原因)。今天遊客很少,也許是下雨的關係,也許是遊季已過。

我們在雨中跑進公園的遊客中心,有一位小姐當班,看她有點無聊的樣子。定人與她哈拉了半天,試圖想獲皊這個公園的一些信息。由於這個地區的年雨量超過1500mm,雨量充沛,因此這個國家公園的森林相當茂盛,涵養著許多稀有植物及地衣,吸引許多野生動物棲息。所以他們對生態保育也相當重視。這裡因地形關係,潮差大,所以海水常將海底的存在養分混合後衝進海灣,海灣的生態更形複雜。這裡有一部相當好的影片,介紹芳地灣的生態,值得一看,其題目為:『在那海灣轉成大海的地方』(Where the Bay Becomes the Sea)。

這裡夏天的溫度平和,由於海水大約保持在14C,所以熱空氣到這裡都會被冷卻下來。冬天這裡不結冰,即使由拉不拉多寒流下來,空氣溫度也會升高,變成不太嚴寒。只是這裡空氣潮濕,很容易起霧。

這個國家公園有許多條步道,總長聽說有100公里,也有些地方與海灣交會,但開車進入,景觀並不特殊,走步可能是欣賞這個國公園之美的最佳辦法,因為很多大小瀑布必須步行才能抵達。

沃芙點的屋橋

沃芙點(Point Wolfe)的說明牌(翻自國家公園手冊)

唯一可以駐足參觀的就是沃芙點(Point Wolfe),這是Point Wolfe河進入海灣時所交結的一段路。其出河口處是以前伐木然後順水而下出海的地方,現在還遺留下鋸木廠的現址。沃芙點河在進入海灣口時,有一個比較大的河床,中間尚留有沙洲。聽說沙洲的面積以前較大,而且還有住家。現在沙洲愈來愈小。這裡的下游處有一個紅色的屋橋,即橋上加蓋。為何做成屋橋,國家公員的人員有一個說法:其一是當時都飼養牛隻,若沒有加蓋,一般的牛隻聽到溪水聲會不敢過橋。此外,加蓋後橋面的維護也比較容易。

沃芙點(Point Wolfe)的屋橋(資料:New Brunswick Covered)

這座屋橋建於1992年,而且還漆以紅色,這在加拿大現存的65座屋橋中是比較少見的。這種屋橋留存下來,倒是詩情畫意,尤其在今天的雨中,雲霧飃渺,照片中不一定能顯示其韻味,但那種山中虛無的情境卻很容易意會,不可言傳。屋橋常令我想起看過的一部電影叫麥迪遜之橋。是由梅瑞史翠普主演的老年愛情故事,在那個年代,老年人感情的表達,與東方人差不多。

步行下海床

開車到路的盡頭後,我們走了一條直通海灘的步道。這個步道很長,都是用木板階梯組成,一直走到海床。此時海已退去,遠遠地等在河口之外。河床除了巨大的岩石外,還有樹枝、碎石與細沙。甚至還有一條長板椅,定人說可能海水沖下來的,我想也許是公園人員故意放在那裡讓我們老頭子走累了可以歇歇。

在木板步道盡頭的山邊,有一個小小的瀑布,水量不大,它的涓涓細流則默默地往海邊流去,還繞過一處不緩的沙丘。緩緩流著,沒有一點激情。即使這樣小的水量,也是貢獻大海的力量。漲潮時,不久又要淹過瀑布,原來流出的水又要被倒回來,如此週而復始。

我們試著往更遠的海床走,但是天空仍然雨絲不斷,相機都淋濕了。海浪還是不斷地推波助瀾而來,好像漲潮就要開始了。這裡每天漲潮退潮兩次,所以這條河床也這樣被海水浸泡兩回,從不間斷。沙灘上殘留的海澡散布成線,正是潮水到此的憑據。

内陸看點沃芙(Point Wolfe)的海灣退潮時之海床
 (翻自國家公園手冊)

外海看點沃芙(Point Wolfe)的海灣退潮時之海床
 (翻自國家公園手冊)

回到路上後,我們又到黑輪澳(Herring Cove)。這個海澳風景很美,冬天會結冰。以前曾有漁民在此定居,現在變成公園的範圍,這裡的先民都已離去,但仍有些遺跡,這個山谷的樹葉現在都已開始變色。秋天正式親臨這個山谷了。

黑輪澳(Herring Cove)的海邊
(翻自國家公園手冊)


先介紹新布省的一些風景吧,以加強一些印象:

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荷普威爾岩石公園(Hopewell)


來到新布省境

新布(NB)省的面積比王子島大得很多,是台灣的六倍,但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十分之一。不過NB省已不是大島,而是北美大陸的一部份,與美國緬因州相毗鄰。我們先到橋頭的遊客中心尋找資料,因為從這裡開始,一切行程都是且戰且走,沒有特別的定見或規劃。遊客中的小姐建議,可以先到荷普威爾(Hopewell)看岩石,因為潮汐的關係,下午四點是退潮的期間,我們若能及時趕到,還可以有機會到海床上走走,並觀看露出水面的奇石。這是芳地灣(Fundy Bay)的一部份,沿岸有許多不同的景緻。

為此,我們控制時間,一點也不浪費。大約開了兩個小時才到Hopewell岩的省立公園,此時已三點多。公園五點關閉,所以我們沒有多少時間。本來門票每人要6.5元。因為距離關園時間已近,售票員說,只要在前面樂捐箱樂捐,意思意思,就可以免票進場。我們一時也不知為什麼要樂捐,拿了六元放入樂捐箱,就進場了。今天是週日,此時園區的遊客仍然很多。定人問遊客中心的人員,如何能較快的方式到海床上。她建議坐接馭車,每人1.5元,如此可以節省至少20分鐘的走路時間。

奇石怪岩多

真的,坐上接馭車時間縮短不少,這輛接馭車就像一輛小曳引機拖著幾節簡單的車箱,只載我們兩人就開了。進口處有一面有趣的告訴牌,說明現在時間以及最後離開時間,也就是潮水漲上來的時間。這裡的潮水漲落的幅度聽說是全世界最大的。芳地灣正好位於海灣最小的地方,出海口之寬度約達一百公里,縱深約290公里,水深則約200米,就像一個大漏斗一樣。當潮汐發生時,其高低潮差最大達十五米,最小也在十米左右,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通常每天海水漲退兩次,由低潮位到高潮位間隔為六小時,所以漲潮的上升速率有時達每小時二至三公尺,相當壯觀。為此必須算準時間,才能看到這個海灣的奇景。當然也有人等到高潮差時,下海駕駛皮划艇(kayaking)泛舟,在這些大石之間穿梭自由,亦是一樂也。比較有趣的還是等到低潮時,附近的海床裸露,遊客在海床上行走,看盡各種岩石百態,人生另一樂也。


由上面看到底層的岩石一角

由人工梯階走到海床

岩石的形狀各異

由Hopewell岩進口處有梯階直接走到海床。這個梯階是一個人工走道,有如一般四、五層樓的樓梯,由此旋轉而下,直到海床。我們往下走時,看到很多遊客早已在這裡游蕩許久,準備回程。我們則為這些露出海床的各種岩石著迷。一路往前走,各種奇形怪狀的岩石展現在眼前,愈往前愈多,簡直目不睱給。這些岩石各有不同形狀、不同外在與内涵。有大有小,大的每個都有十幾層樓高,上面還長有樹木,有些是單株,有些是叢生,形狀不一。有些岩石的根部被海水浸蝕成細腰的身材,阿娜多姿地矗立在那裡,真怕它撐不住本身的重量而倒下來。這些高大的奇岩幾乎可以隨人的想像貌似人物、動物或器具。有些兩者憑空挺立,形成拱門,把大海圈在門外。

海床下也有各種石洞,都是潮汐侵蝕的結果

底部長滿了一種海藻,好像穿上一件衣服

有些全體豎立,不知為何

此時海浪仍然不停地拍擊著海床,好像隨時要再漲回來,令人有點擔心,有點心理壓力,生怕一時就漲潮上來。公園特別派員在最後的點守護,並逐漸向進口處縮小範圍,以免遊客走得太遠,忘了適時回頭。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地方,到處顯示著大海與岩石搏鬥的痕跡,不知曽經經過幾千回合的爭戰,誰輸誰贏,或將來誰會先倒下,都是可能的結局。目前所見的,終究有些岩石已倒下來,攤在海床上,變成小塊的岩堆,相信將來大海還是贏家。


狀似親愛,濃得化不開

從石洞看海,別有洞天

我們走得很快,來回拍照不停,最後仍有多餘的時間可以閒逛。在回來的路途中,還不停看到仍有遊客到來,顯然我們原先的憂慮是多餘的。即使慢慢走來,應該還是游刄有餘。


石洞愈小愈有看頭

站在高處,可以看得更多

洞穴可以暫居



能夠看到這樣的風景,此生之願足矣。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嗜石如命,由於家中有錢,因此常到大陸搜集奇石,然後供奉於家中,每日鑑賞,樂此不疲。有朝一日他若能來看看這裡的石頭,一定會大驚失色,天地之間,竟然有如此的自然石景。

當水漲之時,也可以泛舟哩(翻攝)


今晚何處歇腳?

不過後來我們發現要找今晚睡覺的地方反而不甚容易。現在已是旅遊的尾聲,有些民宿已逐漸結束營業,否則價格也很高。打了幾通電話,都沒找到適合的地點。停車場的車子都已走了,空蕩蕩地,一時竟然好像被遺棄的應覺。我們只好往後走,因為記得路上另有一家汽車旅館。還好,最後找到一家稱為Gaskin’s Chocolate River Inn的汽車旅館,有網路,有冰箱,一晚65加元加稅,價格尚稱合理。就在此住一霄了。

參考影片

下面是公園有關奇岩的宣傳片:



這是我從網路找到的影片,看了你會覺得非來不可。來了,更會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