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Cape Breton Hilands National Park
營地小木屋
昨晚決定住在附近這一家鄰近布拉多爾湖(Bras d’Or Lakes)的營地(Baddeck-Cabot Trail Campground),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探尋的結果,因為巴德克附近的旅館都很貴,不想隨便找一家就住下。最後找到的這一家是經營RV及露營的營地,正好在路邊,面對著一個湖。現在天氣已轉冷,營帳露營已經沒有生意,只剩下RV及一些小木屋。氣象預報今晚會有雨,我們只好選住一間營區小木屋。這種小木屋是設備簡單的營地房子,等於取代搭置帳蓬的功能而已,裡面沒有水及廁所,只有一張雙人床及雙層臥餔,也可以睡一家人。不過它不提供棉被,睡覺時必須使用自己的睡袋。這樣的簡陃設備每晚49元加稅。不過因為在小木屋內,有電,睡起來還滿舒服的。
昨晚整夜下雨,還好今天放晴。這個營地的地點其實不錯,雖然沒有高山,但面臨布拉多爾湖,景色美麗。所以這裡的小木屋也分為湖景木屋及一般木屋兩種,湖景木屋較貴,但並不一定就能看到完整的湖景。我們沿步道走下山坡,即可抵達湖邊。此時的湖水清澈見底,連細小的石子也顯得十分可愛。
九點由布拉多湖營地出發,沿著國道一號往東走。今天的目的地是布列頓高原國家公園(Cape Breton Highlands National Park)。這是新思高省最大的國家公園,它位於整個新思高的東北角,等於面對大西洋的一個大半島。
雖然如此,這個學校只在夏季開放,讓年輕人或成年人利用暑假或一般假期瞭解自已的母語及傳統的生活習俗。愛爾蘭人從前生活窮困,倍受英國壓迫;後又遇天災,馬鈴薯歉收。種種因素造成大批的愛爾蘭人四處流浪。所以北美地區的歐洲移民,有絕大部份來自愛爾蘭。由於地緣關係,很多都定居在於新思高一帶。在布列頓高地地區,就有很多愛爾蘭的後裔。定居國外的人最渴望能保存自已固有的文化,蓋爾利學院就是背負著這項使命的學校。就規模而言,這個學校不大,但就這種特定的任務而言,她已是全北美第一間為保存愛爾蘭風俗、語言、生活習慣而設的學校。
這間學校座落在山坡上,坡面不陡,有山有水,視野極佳,到處綠草如茵,是一個學習的好場所。我們曾訪問其編織教室,正好一位老師正在準備編織的教材。她立即放下手邊的工作,非常細心地解說有關愛爾蘭編織圖案的一些設備與技巧。足見她們不但用心,而且非常熱衷目前的工作。實際上這間學院多年來堅持的理念已開始見到成效,其維護和保存凱爾語言和文化的努力,在國際上享有頗大的盛譽。
這裡附設一間博物館,專門介紹愛爾蘭人的衣飾、生活及語言等等。門票每人七元,雖然貴些,但至少肯定他們在愛爾蘭文化工作上的努力。當我們踏進這間博物館的門口時,管理員立即上來,熱心地介紹她們建館的目的與所展示的內容,而且不時地強調她們在文化上的特殊之處。她說當初愛爾蘭往這邊移民,主要是因為英國當時的強力排擠,沒收她們的田產,使她們無法生活,只好到處流浪。
此博物館尚展示其他有趣的項目,諸如:凱爾特十字架、蘇格蘭人主要的住宅、當時的武器裝備(如克萊莫劍、洛哈伯開山刀等)、舊時高原的生活方式、戰爭史、氏族制度、紋章等等,相當有看頭。
布列頓高原國家公園
布列頓高原國家公園(Cape Breton Highlands National Park)面積達950平方公里,約為布列頓高原半島的五分之一,位於半島的指尖處。這裡已成為野生動植物最佳的庛護所。進入公園只有兩個通道,分為東、西兩處,西側由切地坎(Cheticamp)進入,這是遊客較常使用的路線。沿著半島的週圍所圍成的道路除南端的國道一號外,稱為卡伯特小徑(Cabot Trails)。其起始點為巴德克,也就是我們昨色住的地方,然後西北向進入公園。這條小徑以前為碎石路,比較難行,因此開車的人喜歡順時鐘走,如此駕駛者可以一直靠山而行,感覺上比較安全。那時的這條小徑幾乎成為單行道。現在路面加寬,舖上柏油,並設有腳踏車道,路況顯已改善很多。所以無論西行或東行,已不是那麼重要。
布列頓國家公園海灘
小鳥群居在小島上
我們驅車沿著東側而行。這裡一直面對大西洋,所以風景秀麗。有時可以看到沙岸,不過看不到太多的泳客。海浪不高,所以也沒有衝浪的鏡頭。由東側要往西走時,必須越過一座很高的高地,路途有點驚險,但比台灣東部的海岸公路平和許多。在山崖的頂端可以看到廣大的大西洋大海,那種壯濶的場面,心中有另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可惜的是,在此尋尋覓覓,仍無法看到鯨魚,心中有點悵然。
往大西洋岸北上,這是一個迴圈,也是卡部特小道(Cabot Trail)的一部份,但仍然環繞著國家公園的公路而行。沿途有無數的風景點,有海灘、小漁村。不過我們一直念念不忘的龍蝦卻一直沒有找到。有些人說龍蝦的季節已過,大部份都做成冷凍食品了,聽來有點失望。不過我們仍然秉持信心,總可以找到龍蝦的去處。
由於天色不佳,有點要下雨的樣子,我們已打消今晚露營的念頭。最後在歡樂灣找到一家自助旅舍(Cabot Trail Hostel),一晚才59元含稅,定人覺得相當滿意。這種Hostel與一般旅館的經營有別,它有廚房可供使用,可以自行買菜在此做菜,這也是我們一直想到菜市場買龍蝦的原因。
蓋爾利學院(Gaelic Colleage)
進入國家公園前,我們先到一間蓋爾利學院(Gaelic Colleage)參觀。蓋爾利學院坐落於布雷頓角島的心臟地帶,成立於1938年,是一間專門研究與保存蓋爾語(Celtic)以及其流傳的藝術與文化的學校。在英國的愛爾蘭,現在的處境是普遍英語化,其母語就日漸凋零。愛爾蘭的文化傳統雖隨著移民傳到加拿大,但也逐漸受到同化,雖然其流傳下來的風笛與男人的花裙與愛爾蘭的習俗也有相關,且反而成為加拿大文化的一部份。但語言方面就像台灣許多原住民語逐漸消失一樣,很難挽回。現在這間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世界各地,其課程涵蓋蘇格蘭傳統的學科與技藝,諸如學習蓋爾語,傳統的歌曲、音樂、舞蹈和手工藝等,而教學蓋爾語可能是最重要的目的。
進入國家公園前,我們先到一間蓋爾利學院(Gaelic Colleage)參觀。蓋爾利學院坐落於布雷頓角島的心臟地帶,成立於1938年,是一間專門研究與保存蓋爾語(Celtic)以及其流傳的藝術與文化的學校。在英國的愛爾蘭,現在的處境是普遍英語化,其母語就日漸凋零。愛爾蘭的文化傳統雖隨著移民傳到加拿大,但也逐漸受到同化,雖然其流傳下來的風笛與男人的花裙與愛爾蘭的習俗也有相關,且反而成為加拿大文化的一部份。但語言方面就像台灣許多原住民語逐漸消失一樣,很難挽回。現在這間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世界各地,其課程涵蓋蘇格蘭傳統的學科與技藝,諸如學習蓋爾語,傳統的歌曲、音樂、舞蹈和手工藝等,而教學蓋爾語可能是最重要的目的。
雖然如此,這個學校只在夏季開放,讓年輕人或成年人利用暑假或一般假期瞭解自已的母語及傳統的生活習俗。愛爾蘭人從前生活窮困,倍受英國壓迫;後又遇天災,馬鈴薯歉收。種種因素造成大批的愛爾蘭人四處流浪。所以北美地區的歐洲移民,有絕大部份來自愛爾蘭。由於地緣關係,很多都定居在於新思高一帶。在布列頓高地地區,就有很多愛爾蘭的後裔。定居國外的人最渴望能保存自已固有的文化,蓋爾利學院就是背負著這項使命的學校。就規模而言,這個學校不大,但就這種特定的任務而言,她已是全北美第一間為保存愛爾蘭風俗、語言、生活習慣而設的學校。
這間學校座落在山坡上,坡面不陡,有山有水,視野極佳,到處綠草如茵,是一個學習的好場所。我們曾訪問其編織教室,正好一位老師正在準備編織的教材。她立即放下手邊的工作,非常細心地解說有關愛爾蘭編織圖案的一些設備與技巧。足見她們不但用心,而且非常熱衷目前的工作。實際上這間學院多年來堅持的理念已開始見到成效,其維護和保存凱爾語言和文化的努力,在國際上享有頗大的盛譽。
這裡附設一間博物館,專門介紹愛爾蘭人的衣飾、生活及語言等等。門票每人七元,雖然貴些,但至少肯定他們在愛爾蘭文化工作上的努力。當我們踏進這間博物館的門口時,管理員立即上來,熱心地介紹她們建館的目的與所展示的內容,而且不時地強調她們在文化上的特殊之處。她說當初愛爾蘭往這邊移民,主要是因為英國當時的強力排擠,沒收她們的田產,使她們無法生活,只好到處流浪。
愛爾蘭人家族觀念強,很像中國人的大家族。每個家族有特定的服飾及花紋圖示,也有特定的律已信條,讓族民遵守。在博物館裡,有一間特大的人民大會堂,走一圈可以觀察到各家族在服裝上的差異,各族的男女模特兒都穿上傳統的服裝,華麗而各具特色。這個博物館展覽的數量雖然不多,但都以家族的生活為主題。1820年這些先民移居到聖安地區定居,當時飽受飢寒交迫之苦,這些凱爾特人移居的種種過程,可以由展示內容略知一二。博物館也展出當時所使用的農具及家具,其牛軛的結構與東方的農具型式相差不多。
此博物館尚展示其他有趣的項目,諸如:凱爾特十字架、蘇格蘭人主要的住宅、當時的武器裝備(如克萊莫劍、洛哈伯開山刀等)、舊時高原的生活方式、戰爭史、氏族制度、紋章等等,相當有看頭。
布列頓高原國家公園
布列頓高原國家公園(Cape Breton Highlands National Park)面積達950平方公里,約為布列頓高原半島的五分之一,位於半島的指尖處。這裡已成為野生動植物最佳的庛護所。進入公園只有兩個通道,分為東、西兩處,西側由切地坎(Cheticamp)進入,這是遊客較常使用的路線。沿著半島的週圍所圍成的道路除南端的國道一號外,稱為卡伯特小徑(Cabot Trails)。其起始點為巴德克,也就是我們昨色住的地方,然後西北向進入公園。這條小徑以前為碎石路,比較難行,因此開車的人喜歡順時鐘走,如此駕駛者可以一直靠山而行,感覺上比較安全。那時的這條小徑幾乎成為單行道。現在路面加寬,舖上柏油,並設有腳踏車道,路況顯已改善很多。所以無論西行或東行,已不是那麼重要。
今天我們的行程正好是往東行,東側只有在艾工尼西(Igonish)處設置進口的管制站,沒有任何服務。我們這樣等於逆向行駛,遊客中心變成我們的終點站。這種走法唯一的缺點是沒法立即取得較完善的資訊。不過東側臨海,早晨陽光正好,可以欣賞到大西洋海灣不同的風情以及美麗的海灘。昨晚雖然下雨,但今早卻萬里無雲,所有的海岸景觀都特別美麗。只是東側大西洋的變化較少,到處都是廣茅的大海,陪伴我們的是一條直直的水平線。
Cabot路上的海灣
Cabot路上的海灣(2)
布雷頓角高地國家公園以壯觀的高原和大海的風景著稱。沿著海岸線而行的公路即所謂的卡伯特小道(Cabot Trails),其實是一條美麗的公路,雖然現在有些路段正在整修,有點煞風景,但它蜿蜓地躺在布雷頓角高地上,成為最顯著的入山路徑。它有時沿著海灣邊而行,進入峽谷森林之中;有時卻走在陡峭的懸崖上,可以一面遠眺大西洋的深處。約三分之一的卡伯特小徑裡,正好貫穿國家公園沿岸及高地,有人稱其為世界著名的風景公路。
公園內氣候涼爽,偶而也會有些小鎮點輟其間,居民以法裔為多,稱為阿卡迪亞(Acadia)。這群最早由法國移民,後來碰到英國統治,英國認為他們不可能效忠英皇,因此將他們房屋燒毁,趕離家鄉,導致他們到處流浪。這也為什麼新思高省及王子島地區住有這麼多阿卡迪亞人。住在這裡的人都以打漁為生。現在這些地區的漁場告竭,反而成為遊憩的最佳場所。不過這個公園裡,保留許多稀有的動、植物,有些已是瀕臨絕種的族群。
Cabot路上的海灣(2)
布雷頓角高地國家公園以壯觀的高原和大海的風景著稱。沿著海岸線而行的公路即所謂的卡伯特小道(Cabot Trails),其實是一條美麗的公路,雖然現在有些路段正在整修,有點煞風景,但它蜿蜓地躺在布雷頓角高地上,成為最顯著的入山路徑。它有時沿著海灣邊而行,進入峽谷森林之中;有時卻走在陡峭的懸崖上,可以一面遠眺大西洋的深處。約三分之一的卡伯特小徑裡,正好貫穿國家公園沿岸及高地,有人稱其為世界著名的風景公路。
公園內氣候涼爽,偶而也會有些小鎮點輟其間,居民以法裔為多,稱為阿卡迪亞(Acadia)。這群最早由法國移民,後來碰到英國統治,英國認為他們不可能效忠英皇,因此將他們房屋燒毁,趕離家鄉,導致他們到處流浪。這也為什麼新思高省及王子島地區住有這麼多阿卡迪亞人。住在這裡的人都以打漁為生。現在這些地區的漁場告竭,反而成為遊憩的最佳場所。不過這個公園裡,保留許多稀有的動、植物,有些已是瀕臨絕種的族群。
布列頓國家公園海灘
小鳥群居在小島上
我們驅車沿著東側而行。這裡一直面對大西洋,所以風景秀麗。有時可以看到沙岸,不過看不到太多的泳客。海浪不高,所以也沒有衝浪的鏡頭。由東側要往西走時,必須越過一座很高的高地,路途有點驚險,但比台灣東部的海岸公路平和許多。在山崖的頂端可以看到廣大的大西洋大海,那種壯濶的場面,心中有另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可惜的是,在此尋尋覓覓,仍無法看到鯨魚,心中有點悵然。
往大西洋岸北上,這是一個迴圈,也是卡部特小道(Cabot Trail)的一部份,但仍然環繞著國家公園的公路而行。沿途有無數的風景點,有海灘、小漁村。不過我們一直念念不忘的龍蝦卻一直沒有找到。有些人說龍蝦的季節已過,大部份都做成冷凍食品了,聽來有點失望。不過我們仍然秉持信心,總可以找到龍蝦的去處。
白雲深處影來駐
卡部小道旅舍
到了歡樂灣(Pleasant Bay)時,天色仍亮,但也接近五點。正在為今晚的位宿傷腦筋,是否決定露營或找一家民宿。依據原先的規劃,在公園裡準備露營兩夜。但國家公園經營的營地都很貴,有電源的每夜要30加元以上,還要加稅。算起來還不如找一家比較便宜的民宿,只是附近的民宿價格也不低,在這種偏遠的地區,即使要找到一家合適的也不容易哩。
卡部小道旅舍
到了歡樂灣(Pleasant Bay)時,天色仍亮,但也接近五點。正在為今晚的位宿傷腦筋,是否決定露營或找一家民宿。依據原先的規劃,在公園裡準備露營兩夜。但國家公園經營的營地都很貴,有電源的每夜要30加元以上,還要加稅。算起來還不如找一家比較便宜的民宿,只是附近的民宿價格也不低,在這種偏遠的地區,即使要找到一家合適的也不容易哩。
由於天色不佳,有點要下雨的樣子,我們已打消今晚露營的念頭。最後在歡樂灣找到一家自助旅舍(Cabot Trail Hostel),一晚才59元含稅,定人覺得相當滿意。這種Hostel與一般旅館的經營有別,它有廚房可供使用,可以自行買菜在此做菜,這也是我們一直想到菜市場買龍蝦的原因。
我們發現今晚在此住宿的決定是對的,當晚下很大的雨,一出門就全身淋濕了。這種天氣在外露營鐵定吃足苦頭。這個旅館雖在路邊,但夜間車輛少,倒是相當安靜。今晚就到附近的Rusty Anchor餐廳吃晚餐,這是一頓豐盛的海產大餐,但仍然沒有龍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